玻璃杯呈浅蓝色,为蓝料烧制而成。敛口,弧腹,自腰下内收,小平底,腹部饰三道弦纹。广西出土的汉代玻璃器包括各式装饰品和实用器具。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器均属于铅钡玻璃和钾玻璃而有别于西方的钠钙玻璃,但其生产技术当是通过海上交通从西方传入。
解放后三十年来,考古文物新资料的大量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在古代社会、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不少突破。在地下不易保存的玻璃器(古称琉璃或料器)的出土是一个例证。仅笔者所见,上自西周下至明清的玻璃实物是相当可观的。这批难得的资料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古代玻璃的看法。现在,围绕新出土的大量资料开展对古代玻璃史研究的客观条件已逐渐成熟。这里就相关的四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简报发表后,我们在编写报告时,发现一批重要的玻璃器,其中玻璃杯在原简报中被称为“玉杯”,这批玻璃器主要为玻璃容器和工艺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玻璃的制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现报导如次.
玻璃器,古称琉璃器。琉璃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因为这种透明器物“流光陆离”而得名,有时写成“流离”、“陆离”、“璆琳”。琉璃还有“火齐”、“火珠”等名称。后来,人们又把玻璃称为“料器”或“烧料”,琉璃之名,逐渐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如琉璃瓦、琉璃砖的琉璃,其含义就不再是玻璃了。
在现代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广西合浦县文昌塔汉墓出土汉代青铜奁进行修复保护工作,先是通过前期的文物的科技分析工作(X光分析,扫描电镜,金相分析)来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挖掘文物的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再通过具体的修复保护步骤,完成青铜奁的修复保护研究工作。